這是一則未被充分關注的信息,12日新華社以《亮劍!再雄厚的資本也不能肆意觸碰數據安全紅線》為題,對滴滴事件予以評論。
因滴滴事件“大而不能倒”的說項,評論家水皮可謂被啪啪打臉。
評論稱,滴滴對法規紅線在哪里不可能不清楚。這次被查,暴露出具有壟斷優勢企業的“數據霸權”。然而,不管是個人信息安全,還是關鍵領域數據匯合而成的國家信息安全,都拒絕“大到不能倒”的錯覺,如果相關企業有法不依,法規必然會亮出牙齒。
評論還對7月6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》予以解讀,認為其意味著即使是境外上市企業,也不能在數據安全、跨境數據流動、涉密信息管理等方面任性妄為。
滴滴雖上市,但已跌破發行價。在中美之間,滴滴用腳投票,將這一票投給了美國,因此得罪中國及公眾,這是自取其咎。
中國史上最嚴密的基于網絡安全審查的監管制度、體系,也將在此過程中催生。
修訂中的《網絡安全審查辦法》提出,“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,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”,為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,劃清了底線。
因為滴滴,中國企業或中國境內經營的企業海外IPO原本暢通的路徑,現在因“交通規則變了,成逆行了”(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語)。
也因此,面對美帝審查底稿等中方不可能接受的針尖對麥芒、無可調和的彼此立場,盡管中國開放的基本國策不變,但中美之間的金融市場銳鉤,或已是不得不默認的情勢,甚或說是一股不可逆轉的大勢。
在美國,滴滴開局也沒有討得好臉,三家律所正在發起對其調查,而據路透社稱,兩名美國議員也向證券會發出呼吁,要求徹查滴滴在美公開募股IPO,以及誤導投資者的嫌疑。
滴滴,或難免再成中美博弈的棋子。滴滴會否成為棄子,也未可知。不過,即便成為中國棄子,于美帝來說,滴滴也有被抓作稻草炒作的價值。只是此時,國內還有哪些人、機構、部委,會憐憫滴滴!
盡管坐擁國內出行界頗為牢固的城池,沒有人會相信滴滴在中國出行界的地位,會在一夜之間被捍動,但一家被嫌疑出賣涉及國家安全數據的企業,沒有人心甘情愿于在日常生活中再與之緊密連接,這也是為數不少的公眾最樸素的想法。
當然,這也有賴于中國出行市場上其他競爭者是否給力,是否能夠在空檔期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,順勢而上。
滴滴是國內阿里、騰訊兩系和平共處投資的屈指可數的企業之一,這也是滴滴所曾經傲嬌之處。如今,阿里系全資子公司高德,趁勢欲在出行領域占據更多份額,能成而全之?
當馬云因假貨而面臨各方聲討時,當湖畔大會被指當代“東林黨”時,柳傳志以商界至尊地位,不避嫌、迎難而上為馬云背書,歷歷如在昨日。
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之職,也是柳傳志“禪讓”于馬云的。此前,兩人在泰山會、湖畔大會等交集甚多,頗有惺惺相惜、投桃報李之意。
而今,當滴滴因短視而自食其果時,阿里系拋卻先前顏面,欲在出行市場擴大地盤,可謂市場之內難言情誼。
當年程維、王興與張鳴,作為南方籍的新一代互聯網新貴,扎小圈抱團之意甚濃,誰知一頓酒后,甚至連提前打招呼的興致都沒有,王興就生生殺入程維所處的主賽道,以致兩人反目。
程維與王興“爾要戰,那便戰”的戰書,猶在耳邊,美團出行卻早早知難而退。如今,美團在出行領域再上路,勝算幾何?
這些似乎都不是事。最讓人擔心的是,這次國家層面號角吹得夠響,是否會存在板子高高舉起,落在滴滴屁股上只如毛毛雨?
很難說之前國家對互聯網企業的治理理念與想法,完全力出一孔,這次,兩辦協調統一意志,諸多部委被統籌其中,昭示著國家層面意志的趨同,這次當會有出其不意的結果、效果,我們拭目以待。